唐太宗之妻:長孫皇后 |
||
---|---|---|
001 瑞士
![]() ![]() 註冊日期:
2009/8/2 22:55 來自 外星球
所屬群組:
會員 文章:
2
等級: 1; EXP: 2
HP: 0 / 0 MP: 0 / 31 |
嚇?!
我現在才知道長孫氏只活了25年(驚)! 不過也因為有長孫氏的存在才讓貞觀之治得以出現, 讓大唐可以名洋海內外(笑)。 長孫皇后(601-636), 長安人, 祖先為北魏拓跋氏, 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 父親長孫晟隋時官至右驍衛將軍。 她從小愛好讀書, 通達理儀, 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 唐朝建立后, 她被冊封為秦王妃。 當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時, 她對唐高祖盡心侍奉, 對後宮嬪妃也殷勤恭順, 極力爭取他們對李世民的同情, 竭力消除他們對秦王的誤解。 「玄武門之變」前夕, 她又對秦府幕僚親切慰勉, 左右將士無不為之感動。 李世民陞儲登極以後, 被立為皇后。 長孫皇后生性節儉, 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 都以夠用為限, 從不鋪張。 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義, 因此, 下朝以後經常都要和她談起國家大事。 但她卻很鄭重地說: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我是婦道人家,怎能隨意議論國家大事?」 太宗不聽, 還是對她說得滔滔不絕, 但她始終卻沉默不語。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和唐太宗為布衣之交, 又在唐朝建立前後和玄武門之變中立有大功, 因此, 太宗把他視為知己, 打算任他為宰相, 執掌朝政。 皇后聽說後, 就對太宗說: 「妾既被立為皇后,尊貴已極,我實在不想讓兄弟子姪佈列朝廷。 漢朝的呂后、霍光之家,可為前車之鑑。 所以,我請您千萬不要把兄長任為宰相。」 在長孫皇后的再三阻擋下, 唐太宗只給長孫無忌加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虛銜。 長孫皇后所生的長樂公主, 被唐太宗視為掌上明珠。 因此, 在公主出嫁之時, 唐太宗賞賜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兒長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餘。 為此, 魏徵當面向唐太宗提出異議。 下朝後, 唐太宗把魏徵的不同意見, 轉告皇后, 長孫氏當即便深有感觸地說: 「我以前聽說陛下對魏徵很器重,但並不了解其中緣故。 今天我聽了他的諫言之後,才真正明白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社稷之臣。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請陛下深思這個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運了。」 貞觀八年(634), 長孫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宮(在今陝西麟遊)避暑時, 身染疾病, 且愈來愈重, 服用了很多藥物, 但病情卻並未緩解。 這時, 在身邊服侍的太子李承乾就向母親提請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 乞求保佑, 但卻遭到皇后的堅決拒絕。 她說: 「大赦是國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規。 如果可以隨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會有損於國家的政體,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願意的。我豈能以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 太子聽罷, 便不敢向太宗奏告, 只是把他母親的話告訴了房玄齡, 房玄齡又轉告給了太宗。 太宗聽後, 感動得涕淚交流, 泣不成聲。 貞觀十年(636)六月, 長孫皇后彌留之際, 與唐太宗最後訣別。 她用盡氣力對太宗說: 「我的家族並無甚麼大的功勳、德行,只是有緣與皇上結為姻親,才身價百倍。 要想永久保持這個家族的名譽、聲望, 我請求陛下今後不要讓我的任何一個親屬擔任朝廷要職, 這是我對陛下最大的期望。 我活著的時候對國家並沒有絲毫功績, 所以死後也千萬不要厚葬,僅因山而葬, 不起墳墓,不用棺槨,所須器物,都用木、瓦製作,儉薄送終。 如能這樣,就是陛下對我的最大紀念。」 說完不久, 就死在後宮立政殿。 同年十一月, 葬於昭陵。 唐太宗能成為千古一帝, 開創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的成功, 和長孫皇后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唐朝后妃建制 皇太后 皇后 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 九嬪(昭儀,昭容,昭嬡,修儀,修容,修嬡,充儀,充容,充嬡) 二十七世婦(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女(寶林,御女,才女各二十七人) 玄宗時增四妃:賢妃,惠妃,麗妃,華妃 看完後....真的覺得古代皇帝早死不是沒有原因得!! 因為後宮這麼多, 不累死才有鬼! 簡稱四個字『....』← 知道的就知道囉,不知道的去問別人(笑) 【轉貼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2/c3659.htm
發表日期2009/8/2 23:06
|
|
_________________
我是橘橘是我(笑) 闇界之影-躲藏在角落冷眼看著紛亂的一切 |
||
您可以查看文章。
您不可發表文章。
您不可回覆。
您不可編輯自己的文章。
您不可刪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可發起投票調查。
您不可在投票調查中投票。
您不可上傳附件。
您不可不經審核直接發表。